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84章決戰(14)

關燈
第484章 決戰(14)

下午,土部來人領取裝備,一萬件短刀、長槍迅速裝備起土部的烏合之眾。

這些刀槍,並非岐軍制式裝備,都是繳獲自臘婆軍的裝備,此外弓和弩不能給他們。

相較於冷兵器和手榴彈,其實弓和弩對岐軍的威脅更大,正如叢林作戰,狙擊手的威脅比飛機大炮大得多,是一樣的道理。

當晚,西去第一批斥候陸續返回,耶山以西的地形初見端倪。

“郡王,據斥候來報,耶山以西都是叢林,人跡罕至沒有任何小路。”

“人跡罕至的好啊,此前本王還在擔心,阿杉貴可能在附近駐紮兵馬警戒,現在看來是多慮了。以目前我軍方位與耶山河谷走向判斷,阿杉貴所部應在我軍西南方四十至六十裏左右,我軍怎麽走,也得走兩天多,土部可能更快。”

“只是這深山老林的,單憑判斷猜測,恐怕不能確定阿杉貴所在。”

黃志龍擔心道,沈雲卿說:

“但凡作戰,必爭渠地。阿杉貴雖然不是良將,但臘婆畢竟是其老巢,比我等熟稔,他定會選在有利於自己的地形布陣,而且阿杉貴與趙禹不合,他不會全力出兵,因此一定會選在較為有利的地形。

沿途所有地形,只有我軍西南四十至六十範圍之內,對其最為有利。此外,阿杉貴也不能離開金甌大營太遠,太遠了他也擔心土部或是我軍偷襲。”

潮甌之戰一來,最大的經驗就是臘婆內部其實最弱得很,甭看臘婆敢於向岐帝國開戰,實則是外強中幹色厲內荏,當然,岐帝國衰弱也給了臘婆敢於開戰的底氣。

臘婆各族盡管名義上尊趙氏為王,其實並非一團和氣。趙氏為保持內部的相對團結,始終采取大吃小,贏家通吃的權力手腕,拉攏較大的部族,滅絕或兼並較小的部族。

從而實現臘婆國內的相對穩定局面,同時還能發展臘婆族自己。

這種拉著一邊打一邊的手段雖然是明智之舉,但不可能沒有任何弊端和副作用。

如果是體量絕對的大國玩這種分而治之拉著一邊打一邊的手腕,問題還不大,因為小國永遠是不可能和帝國扳手腕的,大型帝國出於戰爭成本的目的,才會這麽做。

而小角色和小角色之間使用這種手段,那就很有問題。

臘婆七族中,臘婆族占半數不到,其他六族占剩下半數多,臘婆族人口並不占優勢,更別說絕對優勢。

當國內其他小部族消滅的超不多,剩下較大的六族人口即便單個部族,人口也得幾十萬,相互之間又有聯姻和利益關系,趙氏為代表的臘婆族,再想玩分而治之就很困難,因為無法取得絕對力量的主導,相反貿然發動,可能被其他部族反咬。

由於形成政治僵局,同時國內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出現經濟和社會問題,國內的蛋糕不能做大,還在縮小,也不能重新分配,必然得要對外轉移焦點。

但問題就在,趙氏玩的這一套,其他部族心知肚明,因此自始至終都防著趙氏故伎重演,許多事情上並不積極。

阿杉貴就是典型案例,因此集中兵力優先打擊趙禹、黎孔部,利用的正是阿杉貴有很大概率不會全力以赴,從而保證了岐軍的戰略環境相對安全。

同理,正由於阿杉貴不會全力以赴,那他現在部署的位置,應該對其最為有利,同時進退自如的環境。

“黃將軍,即刻召集全部通譯與夷兵頭目,來我帳中參會。”

“遵命。”

此行耶山隨行各種語言翻譯兩百三十多人,絕大多數都是過去七八月間從海外招募的翻譯,基本能應付多數夷兵的溝通問題。

沈雲卿計劃戰爭結束後,盡快開辦翻譯學校,同時向夷兵所在的部落,視情況派遣海外教育駐點,解決語言障礙和溝通問題。

這些個夷兵背後的部落都沒有文字,只有說的,沒有寫的,翻譯這種專業職業顯然不能只靠口傳,但是為夷兵部落創造文字也不現實。

一兩個部落創造文字問題不大,這滿世界的部落都操不同的語言,都沒文字,這就不可能給他們創造文字。

唯一的辦法是盡快培養口頭翻譯,然後以口頭翻譯為平臺,向海外部落反輸中原文化,讓部落中一部分的人能說中原話,只有這樣,才能一勞永逸解決溝通問題。

同時隨著文化輸出,經濟輸出,商品輸出,又能極大的推動影響力擴展,從而無需武力,就能迅速收攬部落的人心。

當然,武力還是要的,但能用柔性措施取得的效果,武力可以作為保留措施。

土部雖然人多,但素質與潮甌各部沒什麽兩樣,裝備可能比潮甌各部更差,基本不具備正規軍作戰的素質、紀律,與臘婆軍根本沒有硬碰硬的能力,純粹靠人多和突然性。

此戰雖然已經取得決勝把握,但土部如果死傷慘重,也可能帶來後續政治問題。

如獅子大開口,也可能因為戰爭的慘烈,懷疑岐軍的指揮能力,甚至懷疑是岐軍有意用土部與臘婆軍血拼,充當炮灰,以檢驗土部臨陣倒戈的忠誠度。

總而言之,土部心裏會不滿。

當然,土部死傷越慘重,日後自然能減少其叛亂的基礎和威脅,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但削弱土部的手段多的就是,未必要以赤裸裸的手段解決,完全可用其他柔性措施。

而且收編土部之後,大可以留著他們的民力精銳,向西、向北收覆其他部落,從而為岐軍所用,這也是最有利的一面。

因此如果能以最小傷亡代價取得空前勝利,不僅能減少土部傷亡,同時也能彰顯岐軍用兵如神的軍威,從而良性震懾土部,令其心生敬畏,同時還得感謝岐軍的用兵如神,減少了他們的傷亡。

有鑒於此,襲擊阿杉貴光靠土部還不行,還得出動夷兵助戰。

一來增加兵力勝算,二來阿杉貴的兵其實不多,戰場規模不會很大,夷兵撒出去能控制得住。三來夷兵經過半年多的調教,正面結陣作戰雖然不行,但要打叢林戰、山地戰,各自為戰的模式很適應。

當晚後半夜,第二波岐軍斥候陸續返回,傳回西南四十五裏阿杉貴部的消息。

按說眼下無論白天還是夜間都不可能發現四十五裏外的情況,白天有大霧,有叢林屏障,視野度幾乎為零,望遠鏡也白搭。夜間大霧雖然散去,但有叢林遮蔽,也看不見夜間的篝火。

但潮甌開戰以來,岐軍總結了臘婆軍、夷兵和岐軍的偵查經驗,以及沈雲卿自身認知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套叢林偵查和生存的技能,還編成了小書,經過數月的培訓和普及,斥候能掌握更多的生存和觀察技能。

由於視野的屏蔽,無法進行肉眼觀察,但斥候聽見了密集的伐木聲。

當然,斧子砍樹的聲音自然是聽不見的,但是大樹倒下的聲音那是能傳播很遠距離。

斥候大致在距離阿杉貴營地二十多裏處聽到了密集大樹倒下產生的撞擊聲,由此推測出阿杉貴可能在耶山西南四十五裏。

由於是大軍宿營,單純依靠撿拾自然掉落柴火,無法保障幾千上萬人的燃料需求,勢必要就地獲取更大量的燃料,伐木是必然之舉。

人一多,每天需要伐倒的大樹也就多,加之野外人靜,聲音傳播也就更容易。

細節之中出魔鬼,同樣也決定成敗。

當然,大樹要倒想要不發出聲響,那也不可能,即便是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也沒這技術。關鍵還在認知和留意,如果沒有意識到大樹發出的聲響背後的邏輯因素,自然也就不可能想到是大軍燃料需求。

翌日,大霧已久,沈雲卿穿越索橋抵達耶山河谷以西,滿眼都是紅木。

“好啊,好啊……”

黃志龍聽著不解,忙是詢問:

“郡王,如此大霧,究竟好在何處。”

“此地遍地黃金,乃是風水寶地。”

“可末將沒看到有金山銀山。”

“本王說的是這些木材,都是一等一的極品木料。”

耶山河谷以西由於地處原始森林深處,人為開發度為零,自然環境極好,參天大樹遮天蔽日,三人合抱的紅木、楠木遍地都是,五人合抱甚至七八人合抱的紅木也不在少數,這要是擱現代,一顆就得好幾千萬。

“黃將軍,另外三條索橋修建進度如何。”

“啟稟郡王,今日上午就能完成。”

“很好,現在可去差人將喀昆、納拉圖、畢虛桐三人請來耶山西側,準備出兵。”

“是。”

岐軍另在第一條索橋南北兩側修了三條索橋,一條仍按第一條索橋的規模架設,另外兩條做加固處理,使用雙編纜繩,以便於通行較輕的軍需。

同時沈雲卿還在考慮,日後得在這裏修建一處鐵索橋,用以開發耶山。

辰時三刻,喀昆、納拉圖、畢虛桐三人趕到耶山西側,但心裏人人一頭霧水。

此前喀昆對耶山地形重覆勘察數次,並沒發現什麽秘密小徑,現在岐軍一道,天上掉下個秘密小路,反而更加相信岐軍的神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